STM32Cube小记(01):输入捕获 + DMA 实现信号频率与占空比的测量
作者 | 日期 | 硬件工具 | 软件工具 |
---|---|---|---|
CNPP | 2019-07-29 | NUCLEO-L432KC | STM32CubeMX, MDK5 |
前言
此前笔者曾尝试过使用CubeMX配置STM32普通定时器的PWM输入模式,设定CH1为上升沿捕获,CH2为下降沿捕获,通过在中断回调函数中读取并处理CCR1、CCR2寄存器的值,获得被测信号的频率及占空比。PWM输入模式的具体操作可参考STM32CubeMX中附带的针对各官方板卡的例程,笔者使用的板卡为NUCLEO-L432KC,故对应的例程位于CubeMX安装目录下的Repository\STM32Cube_FW_L4_V1.14.0\Projects\NUCLEO-L432KC\Examples\TIM\TIM_PWMInput中。
使用输入捕获 + 中断的方式,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,不阻塞主函数,但缺点也十分明显,即当所测信号频率较高时,单片机会反复进入输入捕获中断,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程序的运行。所以,我们需要一种尽可能不需要进入中断的处理方法。结合使用DMA循环传输ADC采样值的例子,笔者自然也希望使用DMA来实现真正非阻塞的输入捕获测频。
CubeMX 配置
首先照例配置时钟,笔者手上这块L432的好处就是各总线时钟及总线外设时钟都能配置为最高的80MHz,不必费心去查定时器挂在那条总线上了(偷懒),如果你使用的也是NUCLEO-32板,建议也像笔者这样直接使用内部HSI RC(具体原因可见本文末的吐槽2)。
接下来配置用于输入捕获的定时器,这里使用的是32位定时器TIM2,相较于其他16位定时器,其更不易溢出,故更适合采集低频信号。TIM2的总线时钟为80MHz,预分频8,故所能测量的最低频率为(80000000 / (8 * 4294967295)),约为0.002Hz。
选择CH1为信号输入端,CH1为直连模式,CH2为非直连模式,这样CH2会在单片机内部与CH1相连,从而节省一个管脚。然后将定时器从模式(Slave Mode)设为Reset,并设置TL1FP1为触发源,这样,当CH1被触发时将复位TIM2所有的计数器,并更新CCR寄存器。
然后配置预分频寄存器,使TIM2使用10MHz信号源,自动装填寄存器预装载值设为最大,即0xFFFFFFFF(对于16位定时器则是0xFFFF),然后将CH1配置为上升沿触发,CH2配置为下降沿触发。
(其实,若不需要开启DMA,可以直接在Combine Channels中开启PWM Input模式,这样更加方便,但在此模式下CubeMX在DMA选项页只会给出CH1的DMA请求选项。)
DMA配置,两通道均为循环模式,外设、内存数据宽度均为Word。之后配置好串口等其他外设,生成工程。
函数编写
为了方便,编写了相关函数,开启DMA传输后,只需运行Freq_Calc,即可将当前所测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分别保存在全局变量Freq_Capture_Freq和Freq_Capture_Duty中。
freq_meter.h
#ifndef __FREQ_METER_H
#define __FREQ_METER_H
#include "main.h"
#include "tim.h"
#define TIM2_Clock 80000000
#define TIM2_PSC 8 - 1
#define TIM2_ARR 0xFFFFFFFF
#define IC_BufSize 32 //DMA缓冲区大小
extern float Freq_Capture_Freq;
extern float Freq_Capture_Duty;
void Freq_Meter_Init(void);
void Freq_Meter_DeInit(void);
void Freq_Calc(void);
#endif
freq_meter.c
#include "freq_meter.h"
uint32_t Capture_Raise[IC_BufSize] = {0x00000000}; //CH1的DMA缓冲区,用于存放上升沿捕获数据
uint32_t Capture_Fall[IC_BufSize] = {0x00000000}; //CH2的DMA缓冲区,用于存放下降沿捕获数据
uint32_t Avg_Raise = 0x00000000;
uint32_t Avg_Fall = 0x00000000;
float Freq_Capture_Freq = 0.0; //所测信号频率
float Freq_Capture_Duty = 0.0; //所测信号占空比
void Freq_Meter_Init(void)
{
//开始TIM2CH1的DMA传输
HAL_TIM_IC_Start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1, Capture_Raise, IC_BufSize);
//还原TIM2状态,然后开始TIM2CH2的DMA传输
htim2.State = HAL_TIM_STATE_READY;
HAL_TIM_IC_Start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2, Capture_Fall, IC_BufSize);
}
void Freq_Meter_DeInit(void)
{
HAL_TIM_IC_Stop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1);
HAL_TIM_IC_Stop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2);
}
void Freq_Calc(void)
{
Avg_Raise = 0;
Avg_Fall = 0;
//取平均值
for(uint16_t i = 0; i < IC_BufSize; i++)
{
Avg_Raise += Capture_Raise[i];
Avg_Fall += Capture_Fall[i];
}
Avg_Raise /= IC_BufSize;
Avg_Fall /= IC_BufSize;
//计算频率及占空比
if(Avg_Raise != 0)
{
Freq_Capture_Freq = (float)TIM2_Clock / (float)((TIM2_PSC + 1) * Avg_Raise);
Freq_Capture_Duty = (float)Avg_Fall / (float)Avg_Raise;
}
}
需要注意的是,在开启TIM2CH2的DMA之前(即第二次对TIM2调用HAL_TIM_IC_Start_DMA之前),需要将htinm2.State置为HAL_TIM_STATE_READY,因为在第一次调用函数HAL_TIM_IC_Start_DMA中会进行如下操作:
从而将htinm2.State置为HAL_TIM_STATE_BUSY,而第二次调用HAL_TIM_IC_Start_DMA时则会进行如下判断
从而直接跳过开启DMA及使能CH2的代码,这一点要特别注意。(至于笔者在这里踩坑的经过,可见吐槽1)
运行效果
设置好串口重定向,在主函数中添加如下代码,即通过串口打印频率及占空比(注:这里在两句printf
前忘加了计算函数Freq_Calc()
,大家请加上):
通过串口助手接收数据:
后记 + 吐槽
吐槽1
其实只是一个挺简单的东西,到头来还是踩了不少坑2333。起初是想给正在尝试中的简易示波器加个频率计的,结果被输入捕获中断阻塞到连屏幕都无法刷新,于是就想寻找使用DMA的方案。其实很多红外解码的例子使用的就是输入捕获 + DMA,但为一个TIM的两个输入捕获通道开辟DMA请求的,鄙人着实没有找到例子,只能自己开干。起初初始化的代码是这样的:
void Freq_Meter_Init(void)
{
HAL_TIM_IC_Start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1, Capture_Raise, IC_BufSize);
HAL_TIM_IC_Start_DMA(&htim2, TIM_CHANNEL_2, Capture_Fall, IC_BufSize);
}
结果缓存根本收不到数据,仔细一看CCR2更是空空如也————CH2就没打开。后来,把第二句改成了HAL_TIM_IC_Start,这下CH2正常工作了,但DMA总归还是要有,于是又查了半天,甚至怀疑到这个CH2/CH4上来(“是不是我打开的姿势不对”):
最后,又重新比较了一遍HAL_TIM_IC_Start_DMA和HAL_TIM_IC_Start的区别,再加上断点调试,才发现了htim2.State的问题(调试指针从函数开头直接跳到结尾的那一刻,那感觉真是······)。总之教训就是,代码出Bug先从单步调试走起(逃)。
吐槽2
总算把DMA配好之后,就开始处理频率不对的问题(算出的频率是实际值的20倍2333)(其实早有察觉)。时钟树配置、定时器配置、甚至浮点数计算一波查下来,什么毛病都没有,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ST在暗中克扣总线外设速度了。无奈又用TIM2输出了一路PWM,结果不出所料,输出的频率是理论计算值的1/20······
无意间又瞟了一眼时钟树,突然意识到大事不妙:
首先我之前照例开启了CSS(Clock Securty System),简直就像给自己立Flag。而后L432KC的封装太小,高速时钟只能由外部提供(没法接无源晶振),在NUCLEO上应该是由STLink的MCO提供。再用示波器挂上PA0(高速时钟输入),结果根本就是一根直线。不管那么多,先切成内部RC,重配一遍时钟树,结果一下子就变正常了!连屏幕刷新也不知快了多少(我就纳闷为什么这SPI刷屏速度怎么搞的和I2C一样)(大哭)。
再翻来NUCLEO-32的手册,MCO这里果然有一个跳线,再翻过板子一看,跳线果然没连······
顺带一提,ST不少官方板卡的晶振连接都不大对劲,有时同一板卡前后型号的晶振也有区别,大家使用时一定要多多核对。(我好像已经不是一次被坑了)。
再次提醒自己,为了避免各种匪夷所思、怀疑人生的情况出现,MCU出Bug时一定要先用示波器(物理)检查时钟。
后记
这是鄙人第一篇小记,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指教~。
好!兹磁!